影片摘要
2025/06/26
7k直播 - 核能行不行 ft.葉宗洸教授
這個影片主要圍繞著核能議題,特別是台灣核電廠的現況、安全性、核廢料處理以及能源政策。以下是影片中提出的主要主張:
- 優先重啟核三而非核四:
- 主張台灣面臨電力短缺問題,重啟核三是當下最快速滿足用電需求的方案。
- 核四重啟需要時間:核四一號機重啟約需三年,二號機約需五年。
- 核三優勢:運轉過的機組,停機時間短(一號機於去年7月停機,二號機於今年5月停機),安全檢查和功能測試可在一年內完成。
- 核三每年可供應190億度的電。
- 台灣電力供應現況與問題:
- 核三二號機停機後,台灣發生「中電南送」現象,盧秀燕市長不滿台中火力電廠需全開以支援南部用電。
- 北部缺電,需中電北送或南電北送。經濟部已表示大型用電設施勿設在桃園以北。
- 夏天將至,北部可能面臨跳電或分區輪流停電的風險。
- 廢核導致能源價格上漲,民眾健康受損。
- 重啟核電的益處:
- 可降低電價。
- 產業受益:因低碳可降低碳稅。
- 降低對火力發電的依賴,減少空氣污染。
- 北部可望電力自給自足,甚至可北電中送或北電南送。
- 核電安全性:
- 強調台灣核電廠設計不同於福島,緊急用柴油發電機設在地面上,不受海嘯影響。
- 台灣斷層與海岸線垂直,海嘯高度影響較低。
- 台灣核安文化優於日本,每年做緊急應變演習,運轉員有大學或碩士學歷。
- 福島事故主因是海嘯淹沒地下室的緊急發電機及延遲灌海水。
- 台灣核電廠有斷然處置措施,可在40分鐘內完成緊急救援。
- 核廢料處理:
- 核廢料可分為高階和低階。
- 低階核廢料存放200年後會自然衰變,目前存放於核電廠內或龍潭的國家原子能研究院。
- 蘭嶼存放的是低階核廢料,民國85年後已停止運送。
- 核廢料可追蹤,從產生到處置都有記錄。
- 建議將蘭嶼的低階核廢料送回核電廠或龍潭。
- 台灣已選定達仁鄉和烏丘作為最終處置廠址,但卡在地方政府不願辦理公投。
- 可參考韓國模式,由政府主導公投,並提供地方政府補助及就業機會。
- 用過的核燃料95%可再利用,可作為第四代核電的燃料。
- 高階核廢料可先用乾式儲存,等待技術進步後再處理。
- 核電廠營運成本效益:
- 重啟核電廠划算,可解決台電財務問題。
- 台電2014年評估,一座電廠(兩部機組)重啟成本為100億元,即使抓三倍通膨,300億元一年內即可回本。
- 綠電發展現況:
- 太陽光電和風力發電的開發進度落後。
- 太陽光電僅白天可發電,風力發電僅秋冬有電,無法提供穩定的基載電力。
- 批評政府砍伐山林種植光電,破壞水土保持。
- 能源安全與國家安全:
- 台灣天然氣存量僅7-11天,能源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一環。
- 中共演習曾模擬攻擊台灣天然氣接收站,突顯能源供應的脆弱性。
- 民眾共識:
- 民調顯示越來越多民眾支持續用核電(超過七成)。
- 2018年公投結果也顯示多數民眾支持「以核養綠」。
總體而言,影片強烈主張台灣應重新評估其能源政策,積極發展核能,以確保電力供應穩定、降低發電成本、減少環境污染,並提升國家能源安全。